從零開始 步入瓷磚行業
1955年畢業于臺大的黃維祝,本是經濟系的高才生。由于生長在一個商貿世家,畢業后他沒有選擇去金融和政府部門,而是子承父業的進入商業圈。
那個年代,臺灣快速崛起,島內大興土木,對于紅磚等建筑材料的需求十分龐大。而臺灣又是雨水較多的區域,傳統的煉制紅磚的方法已經不能滿足需求。于是政府大力推廣日本的隧道窯技術,將傳統的制磚時間大大縮短。
用隧道窯做紅磚的技術可以去日本學,但是用隧道窯做瓷磚的想法,卻只是黃維祝腦海中的一個設想。怎么去實現,他還得花番力氣。利潤的可觀加上又有親戚做彩釉生意,黃維祝更是覺得做紅色瓷磚的生意是件水到渠成的事。于是從零開始,黃維祝進入了瓷磚生產的行業中。
自己做上廠長,自己開始研制,在起步初期,黃維祝每天只睡三、四個小時,1000度高溫的隧道窯內,別的工人不愿意進去,黃維祝用冰毛巾包住頭部自己進。黃維祝從六十多公斤瘦到了四十公斤。然而打擊更是一串接著一串,在創業最辛苦的時候,合作者看著連續兩年都沒有取得成效,也一個個離開,黃維祝只能一人撐著走下去。
撐過又一個兩年,黃維祝的瓷窯終于產出了瓷磚,黃維祝在瓷磚制造業上走出了第一步。
貸款25萬美元 亞洲造出彩色瓷磚
古人云:欲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苦其心志,勞其筋骨。黃維祝的創業道路也是一波三折。
紅色瓷磚做起來后,由于沒有考慮到技術上的保密性,一時間同樣的制作磚窯在周邊如雨后春筍般的冒出來,這些磚窯廠的廠就曾是黃維祝工廠里的課長。
豐厚的利潤空間被廠家們自己給瓦解了,外銷,這個念頭很快地就出現在黃維祝的計劃之中。
只身帶著手提箱,黃維祝開始走向海外。首先他去了日本。
可是到美國去后,他才發現自己產品已經比較落后了,這種凹凸不平,像地毯一樣的東西,很快就引起了黃維祝的興趣。在了解到這種技術從意大利流傳過來時,他又馬不停蹄,直接飛往了意大利。
一路的奔波,一路的考察,不僅讓黃維祝開闊了眼界,而且讓他下定的決心。回到臺灣后,他向銀行貸到了25萬元美金,20萬元用來買設備,5萬元作為流通資金,再加上父親置下的空地,他的工廠又一次開動起來。
不過這次他制作的不再是紅鋼磚,而是彩磚。技師與設備都來自意大利,這完全是一個嶄新的行業。
因為上次設廠的經驗教訓,黃維祝產品知識產權保護意識加強。市場的獨家占用,讓他掘到了一大桶金。獨特的產品帶給了黃維祝豐厚的利潤回報。這年是1973年,臺灣乃至亞洲第一塊彩色瓷磚由此開始了。
多方拓展 長袖當歌舞業界
彩色瓷磚做出來。黃維祝將它看成了自己蘊育的新生命。首先想到的是給它一個名字,一個響當當的名字。
羅馬是意大利人的驕傲,是世界藝術的發祥地之一,是歐洲文藝復興時的藝術中心。黃維祝非常喜歡羅馬,因為瓷磚技術來自意大利,而且出于標新立異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,他放棄了老套的以「XX牌」為商標注冊名,獨樹一幟的將品牌取名為「羅馬」。
黃維祝笑說,如果可以取名「意大利瓷磚」,就不叫「羅馬瓷磚」了。只可惜,企業名稱不準選用國名注冊,只好退而求其次選用首都「羅馬」來命名。「是將文明古老的歐洲藝術在中國的陶瓷中得以借鑒和發揚,同時將羅馬精神貫通于陶瓷之中。」
產品有名字還在其次,關鍵是得讓人家知名。
黃維祝首先包下了臺灣希爾頓飯店的二樓,準備舉辦服裝酒會。一臺演繹著色彩與希望的表演在鋪著彩色瓷磚的希爾頓上演了,整個希爾頓瘋狂起來了,樓上樓下,走廊大堂到處是人,這座五星級酒店一下突變成了一座游藝園。
黃維祝談起自己的獨特創意,此時仍然忍不住得意的神情。
這種創意的結果是,當時臺灣的各大媒體都就此刊登了新聞,黃維祝以免費的廣告取得了最好的宣傳效益。
趁熱打鐵,黃維祝的目光盯上了電影院,黃維祝說,主導消費趨勢的是年輕人,而當時光顧電影院的正好是這一群體,影響了他們的消費意識,就影響了市場的走向。
在這種大包大攬下,黃維祝不留任何可能遺忘的角落,在報紙上大打廣告又是一招。
在那個時代,黃維祝是得意的,因為不論他想開創什么樣的通路,他都有著上升的空間。
在這段時間里,他不僅生產,甚至還培訓自己的業務員,親自去經銷。
在黃維祝的精心培育下,羅馬瓷磚不僅在臺灣得到了認可,還走向了海外,菲律賓、印度,東南亞等地都有銷售。
當然在這場革命中黃維祝是獨立螯頭的。
搶市堅持三到手
??? 20年以后,大陸開放了,首先在此掘到第一桶金的是香港。佛山地區占到了先機,成為了全世界較大的產瓷基地,黃維祝在那里急盼著大陸對于臺灣的開放。
80年代末,90年代初,臺灣商團進駐大陸。黃維祝帶來了自己的全部資金,尋找發展點。
黃維祝說,瓷磚使用與吃飯一樣,并不是因為用得多就會有減少。全世界人均瓷磚年均使用量是3平方米,中國大陸則只有1.5平方米,臺灣在最盛時是8平方米,這是一個非常大的缺口.中國有13億人口,如果市場做得好,中國瓷磚50年都走不完.
黃維祝進一步指出,臺灣受海島地形局限,原料都得從外面進入,產品外銷成本太高,而中國大陸可以就地產銷,從長遠的眼光來看,絕對能在這個市場上出人頭地。
1993年,黃維祝投資5000萬元美金,在江蘇蘇州甪直經濟發區占地40萬平方公尺,成立「羅馬瓷磚有限公司」。他一開始的目標不是立即有收入,而是為進軍幅員遼闊的市場做好暖身準備。他以五、六年時間,專注在布建基礎建設,著要是生產好的產品。其次在管理體制上,設計透明的公司制度,信息內外透明,透過公司完整的體制,采取干部輪調制,以數字管理。他也耗資1億元導入ERP信息系統,建立無紙化的管理流程,羅馬瓷磚可以做到當天結帳,客人匯款后,貨物才送出,當天下午三點半銀行閉門,四點鐘一到,銀行帳目、公司帳目與出貨單一目了然。羅馬瓷磚不采取大經銷制度,而在大城市設立60個倉庫與分公司,透過分公司直接服務該地區的經銷商與其直營業員店,加強物流的速度與質量,直接面對消費者,能掌握當地市場價格,不會被經銷商打亂。羅馬瓷磚已開設直營店,目前有20多家直營門市。
黃維祝堅持「三到手」原則,就是金錢到手、信息到手、客戶到手。金錢到手是不管散戶或企業客戶,錢匯入賬戶才出貨;信息到手是從生產端到銷售端,建立全國計算機聯機,快速收集市場情報,作為策略分析和判斷的工具;客戶到手是直接服務客戶,透過口碑打開市場。
黃維祝說,堅持「金錢到手」原則,是要以商品好為前提,物流配套為前提,物流配套和服務都有口碑,才能吸引經銷商和供貨商尊重自己的游戲規則。